水稻曬田的作用
曬田是水稻拔節孕穗期的重要田管措施,曬好田有利于增強水稻根系活力、調整稻株長相,為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奠定基礎。
具體來看,水稻曬田主要作用于土壤和稻株自身。一是更新土壤環境,促進根系生長,增強根系活力。由于水稻分蘗期長期水層灌溉,到拔節孕穗期氣溫升高、土壤還原性增強、氧化還原電位下降、還原物質增多,不利于根系生長。通過斷水通氣曬田,使空氣大量進入,土壤氧化勢增強,加速土壤中有機質分解和有毒物質氧化,可以更新土壤環境,促進根系生長,增強根系活力,使白根增多,黑根減少。二是控制稻株對氮素的吸收和葉片生長,同時促進莖、鞘中碳水化合物累積,為形成壯稈、大穗創造物質基礎。曬田抑制了土壤氨化作用及有機肥料的水解,降低了土壤供氮、供磷水平,相對提高了稻株碳水化合物的累積,促進了物質運輸中心及生長中心轉移,主莖和早生分蘗的養分得到加強,碳水化合物在莖和葉蘗內積累量提高,淀粉和半纖維素含量增加。這些變化導致植株長相發生變化:葉色褪淡、株型挺直,部分無效分蘗死亡,基部1~2個節間變短,稈壁變厚,機械組織厚度增加,植株抗倒力增強,群體結構和光照條件改善。復水后根系活力增強,土壤中有效氮增加,養分不斷供應正在發育的幼穗和伸長節間,使葉色回綠,起到促進壯稈大穗的作用。
水稻曬田最佳時間
曬田時期和曬田程度對最終效果影響很大。一般以分蘗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曬田適宜,具體時期主要根據苗數決定,即“夠苗曬田”,當全田總莖蘗數達到計劃穗數時曬田;或者根據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曬田,如主莖有16張葉片的品種,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為11葉,考慮到曬田效應滯后,實際曬田時間應提早到10葉期開始,此時是無效分蘗期到枝梗分化期,對粒數影響較小。如生長過旺,還可以提前一個葉位曬田,稱“曬田夠苗”。曬田程度要根據苗情和土壤而定。苗數足、葉色濃、長勢旺、肥力高的田塊應早曬、重曬,其標準為田邊開大裂口、中間開“雞爪裂”、人立不陷腳、葉色明顯落黃;反之,應遲曬、輕曬或露田,輕曬標準為田邊開“雞爪裂”、田中稍緊皮、人立有腳印、葉色略褪淡。曬田不宜過頭或不足,不能一次重曬,使分蘗驟然下降??傊?,曬過田后應使稻株生長健壯,出現“風吹稻葉響、葉尖刺巴掌、下田不纏腳、葉挺莖稈壯”的長相。
下一篇:棕櫚粕的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