橫州市平馬鎮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“一稻一蔗一家禽”
構建特色生態產業 助力鄉村全面振興
近年來,橫州市平馬鎮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,依托當地的生態優勢,大力調整農業結構,以平馬社區生態米種植加工扶貧示范園(以下簡稱“示范園”)為核心,輻射帶動全鎮水稻產業發展;以撂荒地整治為契機,大力發展甘蔗產業;以特色主導產業為依托,創建肉鴨養殖基地,形成了“一稻一蔗一家禽”的特色生態產業發展新格局,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發展新路。
做大生態米產業 從“賣谷”轉型“賣米”
聚焦農業資源整合,不斷夯實稻米生產基礎,優化稻米產業體系,打造稻米產業品牌,構建稻米全產業鏈,實現產業轉型升級。
連片規模種植強根基。平馬鎮將生態米水稻產業明確為農業主導產業之一,建立示范園,大力發展生態米水稻種植,實現產業發展由零散式向集中化、規?;l展轉變。
原生態種植優品質。在示范園水稻整個生長期采取原始生態方式進行種植,推廣使用有機肥、生物防治技術,所有環節均不使用農藥等,優先采用農業措施與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各類病蟲草害的發生,全力打造綠色無公害、零農殘生態米。
“村社企”合作創品牌。推行綠色生態稻+優質大米加工模式,建立“村+合作社+企業”“萬企興萬村”村企聯建等利益聯結機制,積極發動群眾種植優質高產的優質水稻品種,引導各村與廣西馬中糧油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,打造平馬生態米品牌,在繼續優化優質大米加工的同時,打造水稻—大米—米粉的新產業鏈,促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。目前,示范園種植生態米面積達368畝,直接帶動當地327戶群眾實現增產增收,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5萬余元。
做優甘蔗產業 從“求量”轉型“穩產”
經過多年發展,甘蔗產業已成為平馬鎮支柱產業之一,近年來,平馬鎮緊緊圍繞蔗糖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,落實各項惠農政策,加大產業扶持力度,做到穩規模、提質量、增效益、促轉型,穩步提升蔗糖產業綜合效益。
政策護航促發展。通過推進鞏固糖料蔗“雙高”基地建設,開展“退桉還耕”行動,實施以獎代補、良法良種補貼等舉措,充分調動農戶種蔗積極性。
撂荒地整治添活力。探索“支部引領+黨員帶頭+產業基地建設”的模式,由村支部牽線搭橋,加強對撂荒地進行整治,把被丟棄多年的撂荒地用于發展短、平、快的甘蔗產業。當前,平馬鎮已完成撂荒地塊整治600多畝,全部復耕種植甘蔗。
多方聯動穩增收。實施“政府+企業+金融機構+農戶”發展模式,以政府為主導,引導企業、金融機構助力蔗糖產業振興,增強農戶對甘蔗產業發展的信心和動力。如鼓勵和引導良圻糖廠發展“訂單式”農業,實現甘蔗“種、收、銷、榨”一體化,穩定糖料蔗種植預期收益,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贏。
做細肉鴨產業 從“薄弱”轉型“堅實”
?肉鴨養殖也是平馬鎮的特色產業,助力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拓展。
抓養殖主體提質。推行“村合作社+養殖戶”合作模式,由合作社與鎮內養殖大戶合作投資發展肉鴨養殖,建立了丁村肉鴨養殖基地,邀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講解養殖技術、剖析典型致富經驗,進一步規范養殖標準,大力提升品質和質量,擴大市場占有量,吸引更多群眾發展養殖產業。
抓模式推廣增效。采取“龍頭企業+養殖基地”組織方式,推廣運用“統一禽苗供應、統一飼料供應、統一疫病防控、統一保險支持、統一回收銷售”等養殖模式,有效解決“無人養”“融資難”“收益低”等問題。
抓利益聯結惠農。建立利益分配機制,農民通過土地流轉、基地務工、入股分紅等方式獲得租金、薪金、股金“三金”收入,實現合作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、合作共贏。據了解,丁村肉鴨養殖基地年出欄肉鴨7.2萬羽,一年銷售純利潤約46萬元,同時還帶動了30戶脫貧戶到基地務工就業。
上一篇:沒有了